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延续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乳腺癌患者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延续护理模式方案干预对改善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方便选择2020年1—12月该院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Hydroxylase抑制剂n=40)则在对照组基础上以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延续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采用中文版本健康促进策略量表(SUPPH)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以乳腺癌患者特异性量表(FACT-B)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INCB024360浓度,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9.22±4.86)分、(38.23±5.2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09、7.688,P<0.05)。干预后观察组正性态度、自我决策、自我减压评分分别为(49.31±8.19)分、(8.96±1.86)分、(34.34±6.97)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8、3.596、3.566,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躯体状况、社会和家庭、功能状况、情感状况、乳腺癌特异模块的评分分别为(16.07±1.39)分、(21.25±1.36)分、(10.34±0.62)分、(18.96±1.48)分、(23.42±2.48)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0、4.498、3.695、3.589、3.053,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基于多学科协作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并可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长链非编码RNA ADAMTS9-AS1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侵袭迁移和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ADAMTS9反义RNA 1(ADAMTS9-AS1)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Wnt信号通路影响。方法 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NSCLC细胞A549和肺上皮细胞BEAS-2B的ADAMTS9-AS1水平。在A549细胞中转染空质粒pc DNA3.1为阴性对照组,转染过表达质粒pc DNA3.1-ADAMTS9-AS1为过表达组,无转染处理的A549细胞为空白对照组。CCK-8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q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W时间n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1(Wnt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存活蛋白(survivi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的水平。结果 A549细胞的ADAMTS9MRT67307研究购买-AS1水平相较于BEAS-2B细胞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过表达组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减弱且划痕愈合率和穿膜细胞数减少,Wnt1、β-catenin、survivin和MMP-7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上述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表达ADAMTS9-AS1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缓解NSCLC恶性表型,其机制可能与Wnt信号通路活性抑制Selleck ASP2215有关。

RNA结合蛋白RNPC1的研究进展

RNPC1是一种RNA结合蛋白,通过调节其靶基因mRNPLX4032说明书A的稳定性在细胞增殖活动、细胞周期、细胞肌源性分化等细胞生物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目前研究发现,RNPC1能够调selleck产品节p53、p21、p73、p63、人抗原R、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紧密连接蛋白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c-Myc、鼠科双微体2等基因mRNA的稳定性。RNPC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NPC1具有抑癌和促癌双重性,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Selleck R428综述RNPC1的研究进展。

RNA结合蛋白RNPC1的研究进展

RNPC1是一种RNA结合蛋白,通过调节其靶基因mRNPLX4032说明书A的稳定性在细胞增殖活动、细胞周期、细胞肌源性分化等细胞生物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目前研究发现,RNPC1能够调selleck产品节p53、p21、p73、p63、人抗原R、巨噬细胞抑制细胞因子1、紧密连接蛋白1、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雌激素受体、孕酮受体、c-Myc、鼠科双微体2等基因mRNA的稳定性。RNPC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十分复杂。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NPC1具有抑癌和促癌双重性,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本文Selleck R428综述RNPC1的研究进展。

右肺术后切口出现侵袭性纤维瘤1例及文献回顾

侵袭性纤维瘤什么病, 在临床上发病率很低, 是一种低度恶性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该疾病大约50%以上发生在腹部, 四肢和深部软组织的发病率次之[1]。目前病因尚不清Birinapant楚。Gurbuz等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Library clinical trial[2]认为, 10%~20%的患者在患有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同时也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Reitamo等[3]在相关病例组中进行分析, 发现30%左右的侵袭性纤维瘤患者合并有外伤史, 外伤多发生在出现肿瘤的部位。而在胸部手术后切口处出现侵袭性纤维瘤尚没有文献报道, 现报道如下。

血液炎症相关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

目的 评估血液炎症相关指标中性粒细胞-淋GSK2126458分子量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 PLR)、淋巴细胞-单许多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monocyte ratio, LMR)、白蛋白(albumin,ALB)及联合炎症指标在晚期胰腺癌中的预后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VIP-Ⅱ病区收治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诊断时的基线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确定炎症相关指标临界值,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估计预后因素的准确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估预后价值。结果 5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7.2个月(95%CI:3.568~10.699)。炎症相关指标的临界值分别为:NLR=4.5(AUC=0.840,95%CI:0.732~0.948,P<0.001),PLR=138(AUC=0.671, 95%CI:0.517~0.826,P=0.038),LMR=4.0(AUC=0.873,95%CI:0.770~0.975,P<0.001),ALB=41.5(AUC=0.726, 95%CI:0.582~0.870,P=0.006)。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NLR≥4.5(HR=11.936, 95%CI:4.571~31.169,P<0.001)、PLR≥138(HR=2.246, 95%CI:1.045~4.828,P=0.038)、ALB<41.5 g/L(HR=3.214, 95%CIS3I-201:1.463~7.060,P=0.004)为独立危险因素;LMR≥4(HR=0.336, 95%CI:0.165~0.687,P=0.003)为独立保护因素。联合炎症指标NLR_ALB、PLR_ALB、LMR_ALB为独立预后指标,评分越高,预后越差。结论 NLR、LMR、PLR、ALB可以作为晚期胰腺癌的预后指标,联合血液炎症相关指标有助于简便、迅速地评估预后,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微小RNA-15b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微小RNA(microRNA,miR)-15b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功能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收治的103例接受姑息性或根治性切除治疗的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N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 R-15b的表达水平、mi R-15b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mi R-15b的表达水平与免疫www.selleck.cn/products/BI6727-Volasertib.html功能的相关性。以NSCLC组织中mi R-15b表达量的平均值为分界线将患者分为mi R-15b高表达组(≥0.24,50例)和mi R-15b低表达组(<0.24,53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和术后5年的总生存率。根据NSCLC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69例)和存活组(34例),分析NSCLC患者术后5年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NSCLC组织中mi R-15b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t=-17.427,P<0.001)。miR-15b的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有关(P<0.05)JQEZ5研究购买。miR-15b高表达组患者的CD3~+Milciclib浓度、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水平均显著高于miR-15b低表达组(P<0.05),CD8~+显著低于mi R-15b低表达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 R-15b的表达水平与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呈正相关(r=0.538,P<0.001;r=0.542,P<0.001;r=0.663,P<0.001;r=0.461,P<0.001;r=0.525,P<0.001;r=0.488,P<0.001),与CD8~+呈负相关(r=-0.500,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 R-15b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的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i R-15b低表达组(χ~2=8.190,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病理分型、肿瘤直径与NSCLC患者术后5年预后不良无关(P>0.05);年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miR-15b与NSCLC患者术后5年预后不良显著相关(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未分化、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为NSCLC患者术后5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miR-15b≥0.24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 miR-15b在NSCLC组织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且miR-15b为NSCLC患者术后5年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

干细胞特征相关自身抗体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目的:利用干细胞特征相关自身抗体(AAbs)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Lapatinib核磁NSCLC)患者进行初步检测,评估其早期诊断和精确预测预后的潜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选择性MLN2238化学结构抗体的浓度。共入组458例(训练集=401;验证集=57)。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相关基因的不同表达及预后价值。p53的最优分割值为11.60 U/mL,MAGEA1为4.90 U/mL,SOX2为3.85 U/mL,PGP9.5为7.05 U/mL。结果:干细胞特征相关抗体MAGEA1、PGP9.5、SOX2和TP5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与总生存期(OS)呈负相关(P<0.05)。在验证集中,四个候选小组的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88.9%。四种抗体的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早期诊断中也表现出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这进一步证明了其潜在的应用价值。结论:干细胞特征相关自身抗体可以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OH-FMK Caspase Inhibitor VI化学结构癌的早期诊断,但不能用于肿瘤的局部筛查,且其异常表达与患者较差的生存期一致。

PD-L1抑制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背景以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为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患者带来了希望,但其在真实世界中应用的数据相对匮乏。目的 分析SCLC患者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索疗效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8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收治的经PD-L1抑制剂治疗的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过PD-L1抑制剂阿替3利珠单抗(1 2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或度伐利尤单抗(1 500 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的规范治疗。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不同因素与预后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不同因素对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共有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7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61.0岁。局限期(limited stage,LS)31例,广泛期(extensive stage,ES)69例。100例患者中,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1例,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69例,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24例,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6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5.2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ECOG PS 0分(915%CI:0.011~0.219,P<0.001)、局限期(95%CI:0.223~0.976,P=0.043)和一线即接受PD-L1抑制剂治疗(95%CI:0.111~0.652,P=0.004)与患者较长PFS相关。接受免疫联合化疗较之接受免疫单药(95%CI:0.041~0.892,P=0.035)和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95%CI:0.035~0.575,P=0.006)的患者PFS更长。安全性方面,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35%,多为白细胞计数减低、恶心、呕吐和肝功能异常等。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10%,为肺炎、甲状腺功能减低和皮疹等。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中,一般不良反应发生率≤13%,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2%;尚未发生死亡相关不良事件。结论 以PD-L1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治疗对SCLC是一种有前景的治4疗方式,其有效性较高、安全性可耐受。推荐尽早在一线采用免疫联合化疗方式治疗SCLC。初步分析发现在针对SCLC的多种组合治疗方式中,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劣于免疫联合化疗,而免疫联合化疗加抗血管治疗不优于免疫联合化疗。

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检测在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晚期中的应用价值

<正>妊娠高血压是妊娠阶段的常见并发症,妊1娠晚期阶段的妊娠高血压患者的高凝状况更为明显。为了保障母婴安全,需对妊娠晚期的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监测。本文探讨1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检测在妊娠高血压患者妊娠晚期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文对象为2019年5月—2020年22月于我院产检的妊娠晚期孕妇160例,将其中的8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无妊娠高血压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