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微波消融预后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在肝癌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VA)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解放第一医学中心介入超声科连续收治的62例符合米兰标准的肝细胞癌BAY 11-7082供应商(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资料[男35例,女27例,年龄(57.8±3.56)岁],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MWA,并在MWA前后1周内行MR-DWI检查,并且术后进行规律随访。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更多OC)曲线评估DWI定量参数的预测价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2例HCC患者共73个病灶均完全消融,在随访过程中有23例出现早期复发转移(局部复发13例,肝内转移8例,肝外转移2例)。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指数化表观扩散系数(exponential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eADC)评估MVA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1、0.875;最佳诊断界值分别为:1.27×10-3mm2/s(敏感度93.1%,特异度90.6%)、0.364 (敏感度87.9%,特异度89.5%)。根据随访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早期复发转移组与非早期复发转移组,非早期复发转移组患者的ADC值[(1.43±1.52)×10-3mm2/s]高于早期复发转移组[(1.15±0.94)×10-3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早期复发转移组eADC值(0.42±0.04)高于早期复发转移组(0.32±0.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ADC值与eADC值与术后最小消融安全边界(minimal ablative margin,MAM)是肝癌MVA术后无复发生存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MVA术前ADC值与eADC值是肝癌MVA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对预测肝癌MVA术后早期复发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伴一过性命名性失语的梅毒性颅内炎性占位1例并文献分析

患者女,55岁,头昏伴睁眼乏力2周。1个月前有突发性命名性失语。实验室检查phosphatase inhibitor library还有血清TPPA(+),RPR 1:32,HIV(-);脑脊液TPPA RPR 1:2,白细胞计数76×10~(6)/L,蛋白679 mg/L,潘迪氏试验阳性。头Duvelisib颅MRI提示“炎性肉芽肿?颅内肿瘤?”。诊断:梅毒性颅内炎性占位。

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膀胱充盈程度对小肠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空膀胱时接受调强放疗治疗膀胱体积的变化,以及与膀胱充盈程度对小肠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05-31-2019-05-31浙江省肿瘤医院进行完整治疗的144例宫颈癌患者资料,研究对象均接受对原发肿瘤及盆腔淋巴结的外束放射治疗,并且分别于充盈膀胱及空膀胱状态下进行2次不同的计划CT扫描。通过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价分割间膀胱体积的变化,自动化计划建模程序用以评价小肠的辐射剂量,探究膀胱充盈程度对小肠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 排空膀胱体积的平均值为(80.2±3.3) cm~3(21~285 cm~3),充盈膀胱为(232.6±5.3) cm~3(51~682 cm~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68,P=0.02。组内相关系数(ICC)显示,膀胱体积无论充盈与否在放疗时可靠性较低,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膀胱排空ICC:0.38,95%CI:0.24~0.62;膀胱充盈ICC:0.64,95%CI:0.31~0.99,t=0.162,P=0.74)。寻找更多基于经验的计划模型创建的排空膀胱计划中平均肠V_(45也许)为(196.5±13.5) cm~3,在所有充盈膀selleck HPLC控制胱计划中平均肠V_(45)为(133.6±8.8) cm~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60,P=0.006。结论 在宫颈癌盆腔调强放疗时排空膀胱下的治疗是可行的,并且与充盈膀胱相比,其膀胱体积变化偏小。然而空膀胱时小肠V_(45)显著增加,因此推测理想的治疗策略可能是同时模拟患者的空膀胱与充盈膀胱,优先对空膀胱进行治疗,如果肠V_(45)>195 cm~3则采用充盈膀胱治疗计划。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钙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钙化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以期指导患者后续治疗。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新辅助化疗,根据新辅助化疗后钙化状态的改变分为钙化减少组、钙化增加组、无变化组,比较三组的临床病理特征、无病生存期(DFS)、总生存期(OS)。结果16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钙化减少48例,钙化增加32例,其余80例无变化。三组的年龄、乳腺密度、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病灶直径、化疗反应MP分级、病理分子分型、钙化分布、钙化形态比较,差异具有统购买抑制剂计学意义(P<0.05)。钙化增加组病灶直径>3 cm的患者占比Selleck BIRB-796为84.38%。钙化减少组化疗反应MP分级3~4级的患者占比为81.25%,钙化增加组化疗反应MP分级1~2级的患者占比为6并且5.62%。钙化减少组PR阳性的患者占比为47.92%,钙化增加组HER2阳性的患者占比为50.00%。钙化减少组钙化分布仅在肿块内的患者占比为41.67%。钙化减少组钙化形态为细小多形性、细线或细线分支样的患者占比为75.00%。三组的DFS、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DFS、OS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钙化状态会发生改变,该变化与病灶直径、化疗反应MP分级、病理分子分型、钙化分布、钙化形态等有关,乳腺癌病灶直径越大,病理分子分型为HER2阳性出现钙化增加的可能性较大。钙化对患者预后无显著影响,其能否作为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指标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88例甲状腺继发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甲状腺继发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1月–2019年12月经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继发性肿瘤的病例,将其分为局部侵袭及远隔转移两组,总结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共收集88例病例,男女比3∶1,平均56岁。局部侵袭病例72例,男女比8∶1,其中鳞状细胞癌65例[主要来源于喉Doramapimod鳞癌(45例)和下咽鳞癌(10例)]、腺样囊性癌4例,余食管神经内分泌癌、颈部骨巨细胞瘤及B3型胸腺瘤各1例。远隔转移病例16例,男女比1∶7,均有前期远隔部位恶性肿瘤病史,其PKC412中乳腺癌6例、肺腺癌5例、鼻咽非角化性癌2例,余结肠腺癌、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及宫颈鳞状细胞癌各1例。结论 甲状腺继发性肿瘤少见,局部侵袭多以鳞状细胞癌为主,多源于咽喉部,常无既往恶性肿瘤病史。而远隔转移病例多有对应的恶性肿瘤病史,类型以乳腺癌和肺癌为主。

miRNA-125a-5p对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细胞Caspase-8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miRNA-125a-5p对胰腺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使用miRNA-125a-5p过表达、低表达慢病毒稳定转染PANC-1细胞。选取BALBG418 IC50/C雄性裸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接种miRNA-125a-5p过表达载体、低表达载体的稳转株细胞和胰腺癌PANC-1细胞,分为miRNA-125a-5p过表达组、miRNA-125a-5p低表达组和对照组(PANC-1组)。最后收集皮下移植瘤,RT-qPCR检测各组miRNA-125a-5p mRNA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iRNA-125a-5p过表达组miRNA-125a-5p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miRNA-125a-5p低表达组miRNA-125a-5p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转染效果好。miRNA-125a-5p过表达组Caspase-8mRNA及蛋白表达较miRNA-125a-5p低表达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iRNA-125a-5p低表达组Caspase-8mRNA及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iRNA-125a-5p通过促进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表达,从而调控胰腺不要癌皮下移植瘤细胞凋亡。

循证护理对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过程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及对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以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化疗病人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常规组及循证组,每组30例。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化疗点击此处中影响生活质量问题的发生情况及改善情况。结果:完成2个疗程化疗后,循证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完成2个疗程化疗治疗后,循证组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Anti-cancer Compound Library nmr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有效地Temsirolimus改善接受化疗治疗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

不同固定窗宽/窗位调节在医学图像自动分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以肺癌放疗涉及的危及器官为例,通过对胸部CT影像进行IWP-2 molecular weight固定窗宽(Window Width,WW)/窗位(Window Level,WL)的调节处理,探究不同WW/WL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结果的影响。方法 利用2D-Unet对2017年肺癌危及器官分割比赛中的危及器官(包括左右肺、食管、脊髓和心脏)进行自动分割;训练前均进行WW/WL调节的预处理,即对训练的CT图像分别进行软组织窗、肺窗、纵隔窗、骨窗及全窗宽的调节selleck抑制剂,然后对每一种危及器官均采用相同的条件进行训练;共60例数据集,任选其中48例为训练集,余下12例为测试集;自动分割结果采用Dice相似性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和95%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进行评估;统计方法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不同WW/WL调节对左、右肺及脊髓的自动分割DSC值无显著影响(P=0.057、0.090、0.894);对食管和心脏的自动分割DSC值有显著影响(P<0.001)。脊髓在不同WW/WL下的95%HD值无统计学差异(P=0.116);左右EGFR activity肺、食管和心脏在不同WW/WL下的95%HD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1、0.007、<0.001)。结论 不同的固定WW/WL调节对不同危及器官自动勾画结果的影响不同,在进行基于深度学习的CT影像自动分割时应选取合适的WW/WL。

KLK14与恶性肿瘤转移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14(Kallikrein-related peptidase 14,KLK14)是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家族(Kallikrein-relatedPF-04929113花费 peptidases,KLKs)中寻找更多的一员,广泛存在Idasanutlin细胞系于多种组织及生物体液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目前有研究表明KLK14可以作为多种恶性肿瘤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并且参与恶性肿瘤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控。KLK14作为一种分泌型丝氨酸蛋白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而肿瘤转移是导致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失败以及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将基于已有的研究就KLK14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精准治疗提供新策略与新思路。

肠外营养对NSCLC术后患者化疗的临床效果影响

目的 观察肠外营养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行吉西他滨联合奈达铂化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 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10月的258例经微创可能手术切除且术后行规范化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195例。对照组仅行常规肠并且内营养支持,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化疗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肺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肠外营养治疗及相关因素与肺癌术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195例对照组患者和63例治疗组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每组53例,治疗组化疗后的BMI和营养指标(HB、TP、ALB、PA)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化疗后的免疫指标(CD4+、CD4+/CD8+、IgG、IgA、IgM)及肺功能指标(FVC、FEV1)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4+、IgG及FVC是肺癌术后并发症的保护因素。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化疗时应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改善肺功能,进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