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明确了Re-WSP1中发挥抗结肠癌效应的活性片段为截短体WSP1-1。本研究通过探究Re-WSP1发挥抗结肠癌效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明确了Re-WSP1中发挥抗结肠癌效应的活性片段为截短体WSP1-1。本研究通过探究Re-WSP1发挥抗结肠癌效应的分子机制,为地皮菜水应激蛋白对结肠癌的治疗作用及有效的生物靶点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
目的分析结肠癌高凝状态与不同年龄、病位、TNM分期、KP更多S评分、既往西医治疗等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肠癌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探索结肠癌中医证型与高凝状态及血栓弹力图指标之间的关系,在临床上,为中医药治疗和改善结肠癌高凝状态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1日就诊于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结肠癌患者90例为病例组,同时收集点击此处于我院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中性别、年龄、血栓弹力图指标之间的差异;了解不同年龄、病位、TNM分期、KPS评分、中医证型分布以及既往不同西医治疗方式的患者中高凝状态所占比例;并分析结肠癌高凝状态与中医证型、血栓弹力图指标R值(反应时间)、K值(血液凝固时间)、α角(血液凝固查看更多角)、MA值(最大振幅)之间的关系。结果1、病例组与对照组中高凝状态的分布、R值、MA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性别、年龄、α角、K值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2、在90例结肠癌患者中,出现例数由多到少依次为气滞血瘀证(37.78%)>气血两虚证(34.44%)>湿热蕴结证(15.56%)>脾肾阳虚证(6.66%)>肝肾阴虚证(5.56%)。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