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结肠癌组织中E2F7表达上调,E2F7在结肠癌中可能通过参与EMT过程发挥促癌作用,E2F7有望成为结肠癌诊断与治疗的潜在分了标记物。
目的通过对接受R0切除的结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了解肿瘤组织中淋巴浆细胞浸润情况,并探究淋巴浆细胞浸润程度与结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R0切除的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可能,根据淋巴浆细胞浸润的情况共分为4个级别,并进一步分为低浸润组和高浸润组,其中低浸润组包括0级和1级、高浸润组包括2级和3级,所有病例随访3年,终点观察目标为DFS(无疾病生存期),临床病理资料与淋巴浆细胞浸润之间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秩和检验等,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采集收治的201例R0CX-6258 MW切除结肠癌术后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病理学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201例患者中高淋巴浆细胞浸润组有92例,低浸润组有109例,高淋巴浆细胞浸润组患者的中位DFS均比低淋巴浆细胞浸润组患者延长9个月,p值均小于0.05。肿块位置不同的患者预后不同,按生存时间由长到短依次为横结肠、升结肠、降结肠,其中肿块位于横结肠、升结肠的患者中位DFS分别为31个月、25selleck个月,位于降结肠的患者中位DFS为18个月,p值均小于0.05,该结果提示了肿块位置影响II、III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结论高淋巴浆细胞浸润组患者的DFS明显高于低浸润组患者。肿块位置不同的患者预后不同,其中横结肠生存时间最长,降结肠最短。淋巴浆细胞浸润、肿块部位、年龄、脉管浸润、分化程度是影响II、III期结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因素。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的发病率为9.2-17.0/10万,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