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降脂作用和各种降脂外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他汀类药物的某些多效性也可能在某些疾病中具有有害性,其安全性不容忽视。对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要作出全面的风险评估并进行定期随访,以达到安全使用和最大获益的目的。”
“以产γ-聚谷氨酸的纳豆芽孢杆菌(Bacillus natto S003)为出发菌,经紫外GSK126 solubility dmso(UV)-硫酸二乙酯(DES)复合诱变,分离筛选得到1株高产稳定突变株Bacillus natto S003-D16,经摇瓶实验验证γ-聚谷氨酸的含量达到20.58g/L,较出发菌株提高40.38%。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的培养基组成为:味精废液120mL/L、豆粕50g/L、葡萄糖30g/L、FeCl3 0.4g/L、MgSO4 0.6g/L、PS-341浓度MnSO4 0.01g/L、K2HPO4 0.2g/L,pH7.0;利用优化的培养基在500mL三角烧瓶装液量100mL,37℃、230r/min条件下培养72h,发酵液中的γ-PGA产量可达到31g/L。纯化后产物经红外光谱鉴定其结果与标准品的图谱基本一致。”
“目的探讨脑卒中急性期心肌酶、QT离散度(QTd)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71和例脑出血、78例脑梗死患者和57例健康老年人,分别测定各组心肌酶、QTd,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脑梗死组天冬氨酸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QTd均明显升高或延长,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或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比较AST、LDH、CK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CK-MB、QTd无显著性差异(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