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药物仍是大多数慢性心衰患者的最重要治疗手段,除了心衰指南中推荐的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
目的评估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中衰弱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衰弱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临床试验在北京医院心内科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患者。建立电子数据库,详细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Fried衰弱表型进行衰弱评估。分别在患者入组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记录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复合终点事件包含全因死亡、各种原因再次入院或急诊室治疗。结果共纳入502例患者,平均年龄(75.1±6.5)岁,男性AICAR花费254例(50.6%),衰弱患者124例(24.7%)。与无衰弱组相比,衰弱组年龄更大,收缩压更低,脉搏更快,合并心房颤动、糖尿病、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力衰竭、恶性肿瘤更多,且血红蛋白、白蛋白、肌酐清除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降低,而空腹血糖、N末端B型利钠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则显著增高。同时,衰弱组患者使用利尿剂、醛购买Lapatinib固酮受体拮抗剂、华法林和他汀类药物的比例显著高于无衰弱组,但阿司匹林使用比例显著低于无衰弱组(P<0.05)。中位随访时间342 d(197~354 d),随访期间总复合终点发生170例(33.9%),全因死亡11例(2.2%),失访6例(1.2%)。1年随访结果显示,衰弱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49.2%比28.8%,P<0.001)和全因死亡率(5.6%比1.1%,P=0.006)均显著高于无衰弱组。